2008年9月26日 星期五

央行降息半碼

2008/09/25台灣央行理監事會議宣佈降息半碼。此舉大致上是超乎了市場的預期,就在上週總裁彭淮南還在記者會中說台灣實質利率太低,多數交易員是預期這次會後聲明應是on hold。

貨幣政策要是完全被預期,效果就算有,也會被打個大折扣,Friedman告訴我們。這點彭淮南倒是做的不錯,出乎意料之外,果然是A級總裁。

現在距離Fed首次降息,剛好整整一年左右,不少聲音認為,美國已經快要走到這次衰退的底部了。CBC這時降息,有可能很快就要再升息,因為新興市場循環落後於美國等主要工業國的循環之後,一旦美國開始復甦,台灣很快又會回到景氣擴張期。

實際上恐怕沒那麼樂觀,CBC不會不知道這麼簡單的道理,應該是看到了某些警訊,有了市場短期向下風險高於向上的覺悟,才會冒著被批評放任通膨預期的後果,在一季之內由升息轉為降息。


第一是美國的消費者支出,在Jobless Claims攀上這個循環的新高,NFP還在探底,失業率還看不到頂的狀況下,加上股市早已進入大空頭,房地產大跌就不用說了,連原物料也從高檔回跌了三成,資產價格縮水加上工作不保,美國消費者會進入一段不短的縮衣節食的時期。

第二是為了止血,美國財政部和Fed不得不提出許多救市方案 -- 都需要錢。舉債上限被提高,Fed增開融通管道,接受各種證券作為擔保的融資......etc。這些讓美國公部門顯性或隱性負債大增的作法,仍被認為是必要之惡,但長期而言,排擠私部門消費與投資的副作用,往後都會慢慢顯現出來。

第三是不止美國,連歐元區和英國也都出現類似上述的情況。加上日本經濟的需求面也陷入泥淖,儘管金融業有錢併購,但製造業就沒那麼幸運了,升值的日圓成為一大負擔。

另外金磚四國的GDP產值佔全球比重尚低,成長率也許高,但想靠他們維繫住全球成長動能,恐怕是寄望過高,更不要說他們製造出來的東西,總得賣掉吧! 現在要賣給誰呢?

也許降息短期可以刺激一下股市裡的散戶,美國也進入大選倒數40天,700 billion bailout最後應該還是會通過,股市止跌反彈有望。但在新興市場剛開始降息,歐元區尚未降息的情況下,我相信這個contraction cycle,很可能才走到一半,最多三分之二而已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