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9月17日 星期三

央行的數字遊戲

回到家發現Cooper又吐毛球在我床上,他大概已經習慣想吐毛球就往我床上跑,害我三更半夜還得等床單洗好拿去晾才能睡。想想答應了要寫些東西,總不能一直懶惰下去,就順手寫寫今晚的新聞吧。

台灣央行9/16 19:15召開記者會,總裁彭淮南宣布調降活期存款準備率五碼,調降定期存款準備率三碼,等於是調回到六月底升息之前的水準,預計會釋放出2000億元的資金。重貼現率維持不動,理由則是"實質利率仍低"。因此明天早上開的NCD利率應該也不會調整。


要注意的是央行釋放了什麼訊息:
  1. 有必要即時給予市場信心 -- 台股兩天跌掉8%,鄰近亞洲股市,包括日、韓、香港、中國昨日休市,今日的跌幅都小於6%,台股明顯跌更多。
  2. 必須進一步提供市場流動性 -- 初步估計台灣在Lehman Brothers的曝險部位至少達到800億以上,這些錢就算不是永久蒸發掉,至少幾週內也等於被凍結,只要貨幣乘數大於1.3,那緊縮的效果就會大於1000億。實際上,還要考量到金融業之間,對曝險於Lehman比重過大的同業,可能會有的預防性資金抽離,緊縮效果可能更大。另外,AIG、WaMu也都岌岌可危,一樣有人會抱著先跑先贏的想法。
  3. 利率,至少在整個金融環境短期內沒有大幅惡化的前提下,調降的空間不大 -- 既然"實質利率"現在仍過低,那麼它也不會在一週後突然飆高,沒有那個國家的通膨可以掉這麼快。唯一的風險就是台灣發生和美國一樣的狀況,credit spread widen,從AAA到C一起飆高,從O/N到20Y全部短缺,那實質利率的確會瞬間飆升,就達到央行所謂的"中性利率",甚至太高,不過一週內要發生這個情況,倒也不太容易。
央行在不想動到benchmark利率,又必須提供市場充足流動性之下,還是拿出了最拿手的數字遊戲。以往教科書寫的存款準備率是個powerful的工具,在台灣央行的字典裡被拿掉了。如同六月底升息調升存準率,債市卻以利空出盡解讀一般,NCD在這邊扮演了關鍵腳色。儘管理論上這樣幅度的存準率調升,會有約2000億的資金被回收,但央行在升息後的未到期NCD餘額卻比升息前減少了至少有三千億到四千億左右,考量這段期間的外資匯出,其實央行緊縮的幅度仍然非常有限,甚至可以說是沒有。

再看看股市在央行升息後跌出的所謂"彭淮南缺口",既然央行根本沒緊縮,何來的缺口? 若只是信心受到打擊,在央行把NCD放出來後,這個缺口也該回補才對,但是到現在指數只有離這個缺口越來越遠,更不要說把這個洞補起來了。可見這個缺口的原因根本不是央行升息,那只是個助燃劑,甚至那只是個藉口,真正的原因七八月份的貿易赤字已經說明了一切,全球重感冒的情況下,台灣不可能只打個噴嚏而已。

那這次央行調降存準率到底有沒有用? 或許有。央行為了真的釋出資金,理應不會再多收NCD沖銷放出來的這2000億,這個要持續觀察。另一方面,為了預算盈餘,放大沖銷更是搬石頭砸自己腳,百害無一利。因此這次應該真的可以達到寬鬆的效果,不像六月的緊縮只是左口袋放右口袋,唯一的效果就是省了NCD的利息支出。但是能不能對台股有助益? 短期也許有,中長期來看,恐怕Friedman已經有了答案: 貨幣只是一層面紗。

美國的金融業de-leverage如果在年底前還無法停止,台灣的金融業接下來也會面對同樣的處境,也許沒有那麼險峻,但是認列投資損失、打消放款呆帳,將會是08Q4~09Q1台灣金融業要面對的問題,初期央行用注資的方式應可暫時擋住,但是當credit spread繼續拉大的時候,降息恐怕還是必要的手段,就算"實質利率仍低",更何況到時的通膨可能低於現在的預估。

沒有留言: